2021年01月18日
今天,又一则有关半导体芯片的新闻,再次掀开了中国半导体“芯片之殇”的伤疤。
今天,又一则有关半导体芯片的新闻,再次掀开了中国半导体“芯片之殇”的伤疤。
传美国和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,全部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。在消耗完现有的存量后,中国汽车将进入大面积停产状态。
据报道,全球半导体产能限制;叠加美国政府压力,这些欧美车载半导体主要供应商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。传欧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报告,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。
中国自主品牌98%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于欧美供应商,在货源受限的情况下,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。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车载半导体的标准,改用1990-2000年代的淘汰产品。
真是让人不得不问一句,中国“芯片之殇”到底何时能解。
对于汽车芯片紧缺,很多汽车芯片供应商的产线在欧洲,还有一大批封测厂在东南亚,如英飞凌最大的一条12英寸生产线就在马来西亚。除疫情影响生产线停产外,物流保证和产品运输都是很大问题。另外,新能源汽车上量也是供应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IGBT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的关键芯片,市场在成长,未来需求很大。但目前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是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安森美等国外大厂,它们占有5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而今年以来,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迅猛,包括功率器件、控制芯片、传感器在内与汽车相关的芯片产能都会比较紧张。这种情形可能延续较长时间。
欧美芯片收割中国市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