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

新闻中心

老兵新传,国产车用MCU再迎生力军

2021年12月20日

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MCU的应用范围较广,涵盖车身动力总成、车身控制、发动机控制单元、辅助驾驶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一辆汽车所装备的所有半导体器件中,MCU大约占三成,平均每辆车要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,而在过去十年中,车用MCU约占MCU总销售额的40%。


但目前,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包括车用芯片在内的芯片短缺已成为全球性发展问题。而在我国各类芯片中,MCU控制芯片又最为紧缺,国内MCU控制芯片企业最为薄弱。截至目前,中国半导体自给率约为15%,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%,这与我国连续数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称。


为此,越来越多的国内IC企业开始选择进军汽车芯片市场,而车用MCU更是成为他们发力的“突破口”,复旦微电子便是其中的一员。



2021年11月,复旦微电子宣布其首款车规级MCU产品FM33LG0xxA系列通过AEC-Q100考核,并获得了CNAS专业认证。这意味着,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又迎来了一支生力军。


复旦微电子MCU产品线团队隶属的电力电子事业部成立于1994年,2004年开始以独立事业部的形式成立,20多年来一直聚焦于超低功耗和工业级MCU芯片的设计研发。从第一颗电表专用MCU开始,截至目前,已面向电力电子、工业控制、智能家居、物联网、电器驱动、健康医疗、安防消防、新能源等领域推出了十多个系列近百种型号的MCU产品,累计出货量超过5亿颗。


根据复旦微电力电子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王超的介绍,FM33LG0xxA系列基于此前广受好评的FM33LG0xx设计,共包含五款产品,均采用Arm Cortex-M0内核,主频最高64MHz,电压范围1.65-5.5V,属于面向车身设计的通用型微控制器,ETC、开关面板、尾门控制、防盗器、OBC、车窗控制、车灯、电动座椅以及激光雷达,是其核心目标应用市场。


复旦微电子首款车规级MCU产品FM33LG0xxA系列



考虑到新产品的定位是做“大容量存储空间的通用微控制器”,因此在片上存储方面配置了128/256KB Flash和32KB RAM,其中,Flash擦写寿命为10万次,在105度温度下可确保10年的数据保存时间;通信接口和模拟外设方面,内置多路2Msps 12位 SAR-ADC和12位1Msps DAC,并集成了低功耗比较器和运放放大器,最高支持5XUART、3xLPUART,SPI/I2C等通用串行接口也都实现了标配,旨在以高集成度降低BOM成本,缩小尺寸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当前CAN接口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,FM33LG0xxA系列此番还支持CAN 2.0接口,并会在后续的产品中实现对CAN-FD接口的支持。

目前该系列的封装形式以LQFP48、LQFP64、LQFP80三款为主,后期会适时推出32pin/20pin/28pin的产品封装形式。“考虑到当前的供应链状况,我们还是希望把资源集中在需求较多的封装类型中。“王超说。


高可靠、低功耗、高安全以及个性化电路设计,被王超视作FM33LG0xxA系列与友商产品间最大的不同之处:

  • 高可靠:由于是面向汽车级应用,FM33LG0xxA系列支持1.65V至5.5V宽压输入,除了兼容车辆本身的电源系统外,5V本身的噪声容限能力也要优于工业/消费级的3.3V设计。同时,为应对车规级EMC要求,芯片集成了BOR电路、PDR电路、电源监测模块、双看门狗、晶振停振检测、滤波电路等多种硬件安全措施,以确保产品符合ISO 26262功能安全设计理念。

  • 低功耗:随着智能汽车新四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,对于车载电子设备的功耗要求也越来越严苛。新产品除了具备130uA/MHz@48MHz低功耗特性之外,还支持多种低功耗待机模式,其中VBAT模式下不到1μA,极大减轻了系统功耗。

  • 安全性: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,数据信息安全变得更加重要,因此,在设计中,复旦微电子为FM33LG0xxA系列提供了包括对称加密单元、随机数发生器、代码保护在内的等多重硬件保护功能。

  • 个性化电路: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,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还能确保高性能,FM33LG0xxA系列内部集成了可配置高速高精度RC振荡器、可编程胶合逻辑(PGL)、多个OPA和比较器,全方位提高集成度。




加速向32位MCU生态迈进

半导体咨询机构IC Insights在其《麦克林报告》(McClean Report)2021版中更新了对今年汽车MCU市场的预测。报告称,芯片短缺问题没有抑制来自终端市场强劲的市场需求,2021年,全球汽车MCU销量预计将增长23%,达到创纪录的76亿美元,随后2022年将增长14%,2023年增长16%,如下图:




其中,32位MCU将占比76.7%,销售额约为58亿美元;其次是16位MCU,占比17.6%,销售额13.4亿美元;8位MCU占比最少,预计为5.7%,销售额4.41亿美元。同时,32位MCU较高的平均售价有助于推高今年的销量,部分原因是市场供应紧张。预测显示,在2015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下降4.4%之后,所有32位MCU的平均售价在2021年上涨了13%至0.72美元。


应用方面,汽车信息娱乐(从互联网和卫星传输中检索数字地图、识别车辆位置、接入数据娱乐和信息系统)预计将占到2021年汽车MCU销售额的10%(约7.8亿美元),而微控制器用于其他部分(发动机控制、动力传动系统、刹车、转向、电动车窗、电池管理等)预计将占今年收入的90%(68亿美元)。


王超对《电子工程专辑》表示,尽管复旦微电子并非国内首家发布国产车用MCU芯片的厂商,但凭借完整的产品规划和迭代速度、长期的技术积累、完善的服务意识,公司的后发优势会在2022-2023年间集中体现。


“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,是和车企共同探讨未来产品的需求、定位和规格,在本地化相对较灵活的服务上能给行业和客户带来怎样帮助。“王超说。


复旦微电力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、高级工程师翟金刚则在公司政策允许范围内,透露了部分产品规划——为了能更好地满足ISO 26262/AUTOSAR/AEC-Q100等标准的要求,除了M0内核之外,未来还将推出基于M33、M7内核的高性能、大算力产品系列,强化在LIN、CAN-FD、FlexRay、以太网、USB等外设接口资源,SHA-256等增强型加密算法,ECC安全验证,存储容量,封装类型等方面的配置,不仅用以替代8位或16位存量MCU市场,还将在被NXP、瑞萨、英飞凌等厂商占据的32位MCU市场上,觅得突破商机。


为用户提供“管家式的技术服务”,是复旦微电子主打的另一张差异化竞争牌。


翟金刚解释说,汽车新四化对芯片迭代性能的要求相对而言并不是很高,主要是因为开发周期越来越短,需要平台快速的改变与之实现配合。为此,复旦微电子为自主开发的芯片提供了配套的参考原理图或是PCB参考设计,资深工程师负责产品驱动、适配、测试、debug等工作,如果不是复杂的产品,基本一周时间就可完成底层的移植。



国产汽车MCU的突围之道

如前文所述,目前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,给MCU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,目前一辆普通汽车中就包含几十颗MCU,而豪华汽车中数量更是超过了100个,这给国产MCU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
但王超也坦承,目前车用半导体市场的高壁垒不但体现在产品定义、设计、技术指标、体系、规范、制造流程等多个方面,而且从用户使用情况来看,汽车MCU品牌的集中度非常高,四五家厂商已经占据了95%以上的市场份额,这对刚刚起步的国产MCU来说,压力无疑是巨大的。


“今年对于我们来说,供应链也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,国内很多MCU厂家在汽车半导体市场中的基础还比较薄弱,出货量非常少。“但王超表示,与此同时,很多车企和零部件厂商都给公司提供了窗口,这对国产MCU厂商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。接下来,怎样在时间窗口期内做出高品质产品和方案?怎样顺利通过相关标准的测试认证?制定怎样的产品路线图才能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?是需要复旦微电子给出答案的一道道难题。


在翟金刚看来,“有壁垒是好事情,有壁垒才能检验出成色。“他指出,随着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加入,他们对产品和创新的需求与燃油车有着明显的区别,传统的技术指标、技术路径,甚至是体系架构,未必能够满足造车新势力的需求,这就给了新晋者更多的机会。也就是说,他们一方面需要尊重传统汽车规格要求,但另一方面,则需要不断提升对行业的理解,加速产品面世时间。


打破原有的汽车行业技术壁垒,是需要生态来支撑的。翟金刚强调称,在产品设计过程中,初期生态非常重要,没有好的生态,再好的产品想在用户端应用起来周期都会比较长。所谓“好的开始,就是成功的一半”,如果新品导入时体验非常好,那么随后的原型设计、产品导入、推广和上市都会比较顺利,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。但如果仅仅采用跟随借鉴别人生态的做法,一方面是对竞争对手不尊重,另外则是永远受制于人,缺乏主动性。


基于此,复旦微电子也联合了多家合作伙伴,在产业链及服务方面进行更多的本地化支持。例如和艾拉比合作支持FOTA;与经纬恒润、普华软件进行基础软件对接;与MCAL合作开发满足AUTOSAR规范的解决方案等等。


此外,除了支持标准的Keil、IAR、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外,复旦微电子还提供了自己开发的MFANG集成开发环境、对应的驱动库以及FM-Link仿真器,支持包括希尔特、周立功在内的第三方烧录设备,从而实现完整的开发生态支持。


考虑到汽车客户对于供应链安全稳定,生产流程的可追溯性要求都非常高,复旦微电子承诺可以“真正做到产品从生产到报废全供应链周期的可追溯性”,并确保对车规级产品提供16年以上的全生命周期支持。


“国产芯片一点也不差,只不过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挖掘,希望今后每辆汽车里都是国产芯片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”翟金刚说,“今后,不管中国缺不缺芯,我们都会认真做下去,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电子产业、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。”